单位公户和股东及管理人员私户之间,资金交易频繁,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有些企业主可能并不是很清楚,下意识的一些操作可能涉及犯罪,下面就跟企呱呱一起来了解一下频繁公转私有什么风险,那么公转私怎么做才安全?
在民营企业中,经常出现股东私户与公司对公账户之间有往来款项的情况。有些股东可以随用随取公账款项,而当公司缺少流动资金的时候,股东也会随时汇款到公司的账户。这些行为是典型的股东与公司资金混淆。
如果家庭的财产与企业的资金相互混淆,那么当企业产生债务纠纷时,法院很可能认定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淆,追究股东个人的无限连带责任。
所以,当你的老板让你从公账转钱给他私用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这样做的风险和利害关系。
"公转私"行为是指企业中发生的将企业财产用于个人或委托个人非法经营、转移、隐藏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存在法律风险。
前几年,在网上发票勾选认证平台还没有开通、金三税系统还没有上线的时候,对私转账的行为尤其猖獗,就是因为当时涉及范围广、排查难度高,加之监管体系还尚未成熟,不少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货款不走公章、不开票、不上账,以此偷逃税款。
但如今,公对私、私对公的这种走账形式已经成为了税务严查的重点,不管是公司账户还是个人账户,被银行检测到资金流向异常,就很有可能会税务机关盯上。 【专业团队解答 价格透明 办理高效:15072336500】
公转私行为主要构成以下风险:
营业收入本来属于公司的货币资金,在会计上归属于公司的资产。如果公司老板、股东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公司的货币资金,有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银行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可能被人民银行报送给相关税务部门,或会导致税务稽查。公司与其股东的不具有合理原因的“公转私”行为有较大的公司人格否认风险,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企业和个人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以上的风险,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人问:既然对私转账有这么多规定,为什么还是有很多公司经常出现公司账户往法人个人账户转私帐的情况呢?根据税法规定,老板从公司拿钱一般按分红处理,也就是说交完企业所得税后,还需要按20%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当于公司赚的钱,一半都用去交税了。老板想要从公户转100万到个人账户,你知道怎样才是合理合法的吗?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税收优惠政策园区新办一家个人独资企业,然后将部分业务转移至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按照核定征收纳税,核定后个税税率在0.5%--2.19%,加上增值税和附加税,综合税率5%左右,分红时零税金,直接公转私。风险提示:个人独资企业需向公司提供相应的服务且合理,才能开具发票,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避税,而忽视了税务风险。如果老板有辆价值100万的车,他只要将其以低于原价的价格,卖给公司就可以转钱。个人转让二手车可以免除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在转让时只需支付相关过户费用和少量的印花税。同时,作为固定资产的车辆相关费用(如折旧费、过路费、加油费等)也可进行抵扣。也就是说,老板把车卖给公司,双方只需缴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且公司转钱给老板不需要缴纳个税。以上内容就是企呱呱关于“频繁公转私有什么风险,那么公转私怎么做才安全?”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对大家心中的疑问有所解答。如有疑问,欢迎前来企呱呱详细咨询,或者拨打免费热线:400-886-2380。
有帮助
--
没帮助
--